男人好色還是女人好色?
Madam Lin
孟子說:「食色性也」,西方語言中的「食物與性」也關係匪淺,「渴望」叫「hunger」(飢餓),「appetite」是「胃口」也是「慾望」。《禮記‧禮運》記載:「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食物」是個體生命發展之必須,而「性慾」更是所有物種生生不息的主要來源。所以,攝取食物營養以生存和滿足性慾以傳宗接代,皆為人之本性,何來男女之分?
食色性也
飲食深受文化習慣所制約,例如號稱水果之王的泰國名產「榴連」,泰國人在盛產季節時可以狂吃到暴斃,大部分台灣旅客卻只聞其臭不知其香;反之,台灣獨步全球的下午茶「臭豆腐配蚵仔麵線」,咱們吃得津津有味,老外卻可能掩鼻而逃。同樣的,性行為也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男人講黃色笑話是風趣,若是女人開黃腔就被人指指點點是「ㄏㄧㄠˊ」,男人擁有很多女朋友是「風流倜儻」,女人就成了「水性楊花」,所以,即使男孩、女孩在小時候對性還是一知半解的時候,小男生就會裝的經驗老到的模樣,小女生則是越長大越會裝可愛,聽到跟性相關話題即使心理清楚得很,也要歪著頭一臉純真似的眨動著眼睛問道:「你們說什麼呀~~」。
男女都好色
有些性學專家認為,男性的「性」致勃勃是有其先天生理基礎的,因為基於生物學上傳宗接代的本能,男性的精子當然要廣為播散才能提升生育率,相較起來,女性卵子一個月才只有一顆,自然是要小心謹慎的挑選最好的精子受孕,因此女性先天上就較小心,而在她慎選了伴侶後就能從一而終。這種說法被另一派的性學專家斥責為是替男性的花心、不負責任找尋藉口,他們認為,男女性一樣「好色」,只是好色的結果不同,性行為之後的男性無須面對「受孕」的生理變化,而且「不合法」的感情遭受的社會責難也較低,比較起來女性的風險就大很多,不論是懷孕或水性楊花的指責,都會造成女性在這方面比男性有較多的禁忌。
女性的性禁忌較多,相對的身心方面的性反應皆較慢,如若解除心理機制,則反應就會和男性差不多,甚至比男性更豐富。研究指出,「老妻少夫配」才是比較合乎生理的事實,因為年輕男子血氣方剛,中年婦女身心成熟可以如虎似狼;男人到了同樣的年齡,卻可能「只剩一張嘴」(吹噓的多),傳統的「老夫少妻配」是社會化的結果,沒有生物學的理論支持。報載「台灣男性學醫學會在2003年時,針對一萬多名、四十歲以上男性的陽痿問題進行調查,病患坦承有陽痿現象的比率只有13%,但是若以國際標準的陽痿問卷量表(IIEF)予以測試,則有高達26%已達陽痿標準」,而且「據亞洲地區勃起功能障礙醫學會的統計數據指出,亞洲成年男性性功能障礙比率以新加坡居首(51%),其次為泰國,台灣、大陸、香港同居第三(31%)」。
性幻想不同
基於性心理差異和生理結構的不同,在「性反應」過程中,一般而言,男性的反應皆較快,達到高潮約為三分鐘,可持續十秒,高潮之消退亦較快,女性相對則需十到三十分鐘,可持續二十秒左右,且予以適當的刺激,可有連續性之高潮出現。此外男性的性反應也較有一致性,女性則顯複雜(陰道、陰蒂、G 點高潮),可塑性亦高。
在「性幻想對象」上,女性較無特定對象,理由是,「女人的性幻想對象不能像照片一樣被看得一清二楚」(有罪惡感),因此,女性雜誌的編輯常遇到的難題是,還沒找到如何去拍裸男而能讓女性讀者接受的門路;男人性幻想的對象,大多是某個認識的、特定的或具體的(如釘在牆壁上的美女)女人,這可從裸女雜誌大行其道而看出端倪。
「性滿足」與「性高潮」不同,社會從不鼓勵女人要「性」致勃勃,女人喜歡性所帶來的興奮與親密,這與經歷高潮卻仍無法享受性有別,性高潮當然可以增加性的滿足程度,但卻不必把性滿足和性高潮畫上等號,只想獲得性高潮,自慰即可無須伴侶參與。所以說,男女應多注意的是彼此在性上的愉悅,而非專注在有無高潮上,以免造成壓力,而且隨著性觀念的開放,男女生的性意識亦跟著改變,兩性之間性行為的進行、互動模式,也發生若干的變化。舊有的性學研究不斷遭到挑戰的同時,男女性關係也必然受其影響而不同於以往。
女性仍是守門人
人們常笑稱有兩種藥的發明是人類的偉大貢獻,一是給男人的「壯陽藥」,一是給女人的「減肥藥」。性是男子氣概的象徵,性能力也是一種支配權力的表現,男性一方面對性感到焦慮,一方面又要極力的吹噓。減肥則幾乎成為女人一生的夢魘,男性縱然對自己的身材也會不滿意,但不至於影響自尊自信,但是女性對自己身材、外貌的滿意度始終很低,女性的自尊自信大部分來自合宜的身材。因為,以亮麗的外貌來增加性吸引力,才是女人主要扮演的角色,而纖細修長的身材至今仍是美麗的主流標準。
雖然在性活動上越來越多的女性化被動為主動,也勇於表達自己的情慾需求,但畢竟仍非普遍的現象,女性依然被期望必須擔任「守門員」的角色,其性經驗經常被提醒起碼要限定在親密的愛情關係之內。女性必須學習要讓自己既「性感迷人」(被動)又能「潔身自愛」(主動)的道理,雖然這兩樣有時會發生矛盾衝突。性行為中女性除了心理顧忌較多外,生理方面也是要承擔較多的風險,主要是「性病」和「懷孕」的問題,尤其是發現懷孕卻必須墮胎時,可說是身心俱創,不得不謹慎。
<警專「談情說愛話性別」專欄> 2005.06 No.337
1 則留言:
這個觀點,太有趣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