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am Lin
1963年,凌波與樂蒂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首次在台灣登場,這齣傳唱千年的愛情悲劇,不僅榮獲當年金馬獎最佳劇情、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音樂、最佳女主角,及最佳演員特別獎等六個獎項,還捧紅了劇中反串男角的凌波。凌波來台參加頒獎典禮時,影迷夾道歡呼的瘋狂景象,至今似乎猶無人能及。有許多學者爭相分析,凌波所扮演的梁山伯,是當年苦悶的女性心理的「理想典範」:情深意篤的癡情漢,男人身卻充滿女性渴求的溫婉。女影迷不斷的重回到戲院裡,從梁山伯的身上找到現實生活裡男性不可能的「專情」,在淚流滿面之餘,彷彿得到某種慰藉與寄託。當然,也有人大膽的指出,這其實就是一部「同性戀」的電影,唯有同樣的性別最能了解彼此真正的需求,男女有別,溝通起來真是雞同鴨講,若把祝英台要他嫁的理由,改成他們因為都是男性而無法成親,就更是一場悲劇中的悲劇了。
性別刻板化剝奪男性表達情感的學習過程與權利,長久下來,使男性在兩性互動中「不會說」也「不能說」。所謂「男人有淚不輕彈」,「哭」是女人的特權,男人可被接受的程度只能是「浮現淚光」,而絕不能「淚流滿面」。這在必須口頭說明或肢體語言的溝通方式上,無疑已經事先設障。尤其是兩性墜入愛河時,「談」情「說」愛、溫柔體貼、浪漫細心…,這些特質似乎都是女生向來就擅長的,當女生反過來也要求男性做到時,經常都是令人感到氣餒、挫折的經驗。同樣的,女生是從良好的人際關係中去定位自己的意義,順從、依賴、沒有主見…,幾乎是從小就必須培養與人相處為善的基本德行,當遇到一位要求她獨立自主、不要事事依賴的男性時,女生也會感到不知所措。
相愛容易相處難,年輕人愛的越深衝突越多,穩定長久的戀情需要在人格上達到一定的成熟度才有辦法做到,衝突可視為解決問題的契機,若不幸非得分手,不同的情形需有不同的考量。
1. 主動提分手
兩性因為性別上的差異,或價值觀、生活習慣…種種不同(即使同性之間亦然),導致時起衝突,其實是常有的現象。衝突並非都是負面意義的,它仍然有積極的作用,由於潛在問題的爆發,才有解決的機會。衝突是為了溝通、解決問題,不是直接就得分手,那顯然是意氣用事,如果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就比較能冷靜下來思考問題。
良好的溝通有賴於「知識」和「修養」。知識指的是對人性世事的洞察瞭解,「知識就是力量」,深諳人事的人,大部分都能掌握溝通的微妙情境,見招拆招游刃有餘;修養指的是對他人人格未臻成熟,或觀念與己相左時的包容體諒。盡力之後,如果兩人的相愛真的無法像王子與公主那樣從此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也要好好的分手,這時,有幾個原則需注意:
(1)好聚好散是高深的學問,要顧及對方的顏面,學習婉言相告的技巧,態度明確,溫和而堅持,不出惡言。
(2)如果有第三者也盡量不要曝光,勿讓第三者明顯介入尚未分手的感情中,以免傷害到對方的自尊。
(3)無論任何談判,皆不宜在密閉的空間中,並選擇有利緊急逃離之位置。提高警覺對方攜帶之物品,並避免刺激對方。
2. 被對方拒絕
如果是被對方三振出局,而且真的已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時,要打起精神,學習接受、祝福與成全對方的選擇,並保持風度、感謝對方曾經給予一段美好的時光。不能成為愛人,就成為他(她)一生感激懷念的人,窮追爛纏只會使自己更惹人厭煩,而報復也常是玉石俱焚得不償失。
受傷的程度和投入感情的深淺有關,對於不同的痛苦指數,可有如下幾個方法,作為療傷止痛的參考:
(1)輕度挫折──送他(她)一首詩,好好道別。席慕蓉這首〈渡口〉不錯: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從此生根
浮雲白日 山川莊嚴溫柔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華年從此停頓
熱淚在心中匯成河流
是那樣萬般無奈的凝視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
(2)中度痛苦──盡可能的忙碌,當義工、做運動,或去從事可讓自己精疲力盡的工作,例如搬運工、大賣場的收銀員…,累到沒有時間去想,時日一久,傷痕便會慢慢癒合。千萬別在雨中散步、不要哼唱感傷的歌,或去悼念昔日同遊之地,那只會徒增落寞,無濟於事的。
(3)重度傷害──失戀到這種地步直可說是錐心之痛,有時真是無藥可醫,彷彿世界末日的來臨,若果真是如此,不如讓生活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搬家、換工作、出國留學、環遊世界…,化悲憤為力量,徹底的洗心革面一番。
克服任何挫折,本就應該在平時就培養一顆堅毅的心,養尊處優的溫室花朵,怎麼比得上一株任憑風吹雨打的野外小草擁有堅韌的生命力?為人父母者,應該從小就要幫助自己的小孩學習克服挫折的能力,教導他們擴展自己愛的對象,培養對親朋好友之愛,對知識藝術之愛,對山川風景之愛。有了豐厚的愛,將來遭遇愛情的失敗,才不會彷彿天崩地裂、一無所有,才會懂得愛自己、原諒自己的誤判,將失敗的戀情轉化成為生命中一項美麗的遺憾,而不是永遠無法復元的傷口。
現代社會在公共領域中,不論男性女性,寡言木訥拙於言詞的人,已逐漸被視為缺乏競爭力、魄力的表徵;在私人領域中,溫柔體貼、善解人意、專心傾聽、勇敢堅強、獨立自主…,逐漸成為成熟個體的指標,而無關乎男女性別的特質。放下身段的「新好男人」十分吃香,不僅擺脫傳統只懂得賺錢養家、不懂得情趣的負面形象,尊重女性、重視溝通、愛家愛孩子,逐漸成為現代女子擇偶的重要條件;而獨立堅強的女性也不會喪失其魅力,這是一個逐漸向「中間」靠攏,強調男女特質都需兼顧的「中性」時代。仍然固守兩性刻板印象,尤其是站在兩個極端的人,不論是人際關係或愛情婚姻,都將是障礙、問題特別多的人;學習剛柔並濟的性格,應是現代男女共同的功課吧!
<警專「談情說愛話性別」專欄> 2006.03 No.342
[+/-] Summary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