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是先天還是後天?
Madam Lin
2006年3月5日,台灣導演李安執導的《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入圍第78屆奧斯卡八項大獎,最後贏得最佳導演、最佳電影配樂與最佳改編劇本等三個獎項,這是奧斯卡78年來首度將最佳導演獎頒給亞洲裔的人士,華人世界人人聞之歡聲雷動、雀躍不已。
《斷背山》以同志戀情敘述偉大愛情的層層障礙,華人拍攝類似的影片其實已經相當多,例如在2003年時由曹瑞原導演拍成電視連續劇上演,並獲得當年金鐘獎十三項入圍,最後勇奪六項大獎的《孽子》(改編自華文作家白先勇先生在1970年代發表的長篇小說《孽子》)描述同志戀情的悲歌,《童女之舞》(改編自曹麗娟1991聯合報短篇小說首獎同名作品)是兩個女孩壓抑的真情、「沒有配樂的獨舞」,關錦鵬導演的《藍宇》(改編自網路暢銷小說《北京故事》)企圖以行為療法,改變同性戀傾向卻反而越陷越深的憂鬱藍調,和1997年香港王家衛導演的《春光乍洩》中同志的愛恨情愁…等等。
同性戀究竟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1. 先天因素
基因、賀爾蒙、腺體分泌、腦下垂體異常……等因素造成,最常聽到的說法是,下丘腦有塊區域,男同性戀者比男異性戀者要小,是造成性異常的主因。生命科學家R. Pillard認為同性戀有遺傳的根源:「同性戀中的男性,他的兄弟有四倍於常人的機率成為同性戀者」;1993年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知名學者Dean H. Hamer發表了一篇「A Linkage Between DNA Marker on the X Chromosome and Male Sexual Orientation」的文章中指出:「大多數的男同性戀者,多半是母系一支的親戚。從遺傳學的觀點來分析,影響同性戀的基因應該是在X染色體上,X染色體是由母系遺傳的」,「從四十對同性戀的兄弟中和他們所應用的22個指標上,他們在X染色體長臂最尖端一處叫Xq28的位置上,找到了連鎖(Linkage)……,雖然他們找到的是基因的連鎖,還不是基因本身,那已經是邁進了一大步。他們的證據很有說服力的指出,有些在Xq28位置的基因和男同性戀趨向有關」,換句話說,從對男同性戀者的家庭做家族背景調查發現,母系的親族有較多的同性戀家族成員,父系家族方面則沒有顯著相關;再從染色體上去分析,在X染色體的長臂上,有五個稱之為 Xq28處的區域位置相似,所以, Hamer推論「男同性戀的遺傳機制與X染色體有關,且為性聯遺傳,但即使有此基因,若無適當環境也不會演變成同性戀」(參考孔憲鐸、王登峰,〈基因與人性:影響人性的若干基因〉,《心理學探新》,中國:南昌,2006年1月,頁18~24)。由於有學者在加拿大對男同性戀者進行類似研究,卻未發現如Hamer所宣稱的X染色體區段,研究結果本身也還有許多難以解釋的地方,所以至目前為止即使同性戀來自遺傳,也未必就有某個特定的「同性戀基因」存在。
2. 後天因素
佛洛依德認為同性戀乃是一種開始於3~5歲之間性心理發展的「停滯」(fixation)現象,起因於男性的「閹割恐懼」(castration fear)和女性的「伊底帕斯情結」(Oedipal complex)與「陽具崇拜」(penis envy),以及早年生活對母親的過渡黏膩、欠缺來自父親的影響、自戀階段的停滯不前……等等因素(strong fixation to mother,lack of effective fathering,inhibition of masculine development,fixation at the narcissistic stage),佛氏並不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疾病,其生活能力、道德感與智能程度都與其他人無異,但是是一種因為性發展遲滯所導致的性功能變異,應該接受治療。除了家庭環境與成長的經驗(例如:父親缺席或有暴力傾向的男孩容易發展成男同性戀者;而與母親關係疏離有陽具崇拜的女孩容易發展成女同性戀者)外,後天的學習(例如:清一色的男校或女校容易一個影響一個,或性工作者因職業需要反而變成習慣)也會成為同性戀者,所以青少年所交往的同伴有異性者,其性驅力比較容易發展成兩性的關係。
以上兩種說法,皆尚待進一步的研究,同性戀究竟是先天因素還是後天學習的結果,一直是典型的爭議焦點,彷彿絕對的生理或絕對的環境因素之解釋,就可以把繁複的問題簡化,既方便又省事。事實上,對於「同性戀成因」的探討,隱含著一種將同性戀視為「病態」的立場,因此才需要追究其起因,然後提供治療或預防對策。只要有敵意和偏見存在,就有人想要矯正同性戀,尋找同性戀的原因仍將持續不輟,有朝一日或許在DNA上也會有新的發現,屆時是否就可以在產前檢查當中篩檢出來,而以先天異常疾病之名合法予以墮胎?
根據許多同性戀者自己的說法是,同性戀就像異性戀般的自然發生,而且是從很小的時候,自己就知道自己是同性戀了。所謂正常價值不是多數的價值,或排除異己的價值,真正需要診斷的可能不應是同性戀者,而是「恐同症」者,我們應該去研究一下,為什麼這些人這麼排斥、厭惡同性戀?
<警專「談情說愛話性別」專欄> 2006.04 No.343
7 則留言:
我覺得現在大多數的同性戀者不再有所謂的先天或後天因素,只感覺到能"變成同性戀者"就是一種風尚、品牌。
說到同性戀,遠在古希臘--哲學界的祖師爺爺蘇格拉底的年代,將男子之間親密的交往視為孕育出智慧的神聖關係。若干時日之後,觀念轉而丕變--若男子與男子之間發生同婦女苟合一樣的事情,則應當處死。這中間的轉折從何而來?似乎沒在稗官野史裡出現過?
我經常語帶恐嚇地對男人說:"鯊魚都可以單性生殖了,將來你們這些男人有什麼用?"我承認這些話對男人們來說的確太不敬了些,這純粹只是針對某些人所做的恫赫之詞,請其他男士大人大量多多包涵。問題是,如果今天真的可以無性或是單性生殖,男男、女女或是男女的問題,還會這麼重要嗎?當延續後代的重責大任不再需要一陰一陽相偶合的時候,一個陰必須與一個陽相婚配的那個狀似"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基礎又在哪裡?
有些人說看到同性戀會覺得不舒服、噁心,但是他們通常可以忍受生活裡的異性戀人渣,並且為這些人渣宣稱"他們有如是的自由"??我很難分辨清楚,到底是異性戀有當人渣的自由,還是好人沒有當同性戀的自由?
無論如何,人類的社會似乎很難脫離一種霸權典範--文化霸權、主流霸權,甚至是異性戀霸權,是不是失去了霸權,我們就喪失了選擇政治地位的憑藉?或者失去了精神引導的指標?還是失去了生活當中寥寥無幾足以明確表態的選項?
如果有人在街上丟了一個垃圾,有多少人會為了維護環境整潔挺身而出?有多少人會為了交通安全而阻止別人穿越馬路?知法犯法、危害生命的不去管,卻毫不吝惜給同性戀者一副鄙夷的表情!這真的是"你管人家喜歡誰啊?干卿底事?"
這令我聯想到:姊弟戀,如果兩造雙方都是心智健全的成年人,為什麼也會引起社會大眾的側目呢?
太厚話,金拍謝~~
古希臘的成年男子和青少年男孩之間的親密關係,被以追求智慧和青春之美的理由而合理化,這的確是有的,柏拉圖在《饗宴篇》(Symposium)中討論愛與情慾時,就曾以蘇格拉底與當時希臘美少年為例做說明,看來蜂蜜芥茉也是哲學同好?
同性戀之犯罪化與疾病化,應該始於基督宗教的興起,第一批基督教徒因為貞操和禁慾的戒律,開始公開反對他們自己認為的敗德荒淫行為,《聖經》即記載聖保羅對男人與男人、女人與女人性交的譴責。影響所及,在中世紀,同性相姦被列為七大死罪之一(可參考本人著作《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關於同性戀部分)。
「國家地理頻道」有一個關於動物與性的系列報導:《動物的情慾世界》(Wild Sex),共有四集,內容介紹動物王國裡奇特有趣的性愛遊戲,除了雄性的暴力、競逐、諂媚…等各種求偶策略,和雌性取得精子之後的反臉無情(蜘蛛吞食伴侶、螳螂咬斷愛人頭顱)之外,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這個世界充滿了變性、變裝癖、無性生殖和雌雄同體,極力追求自慰、同性戀和性解放」。從動物界這種千奇百怪的性活動不難看出,人類所謂的「正常」在動物界僅成為一種「選擇」。
當正懷疑何時使同性犯罪化時,
就立即看到madam Lin 如此引經據典的詳細說明、、、。
佩服佩服!更謝謝您!
常聽到一句話:上帝開玩笑似的把女人的心錯放在男性的身軀,討論先天或後天影響因素具有研究的精神卻難以改變實際的現況,治療同性戀的想法就跟發條橘子一片中用科學且自大的態度挑戰上帝造人時植入的暴力因子一般令人發笑,當我們不斷討論同性戀的問題時,不也正在製造它們嗎?
老師您好,我是您在輔大"女性主義"課程的學生:沈建宏。
我對於同性戀也實在很有興趣,尤其對同性戀在教會裡的處境特別感興趣,在這裡看到您回應的文章中提到聖經中聖宗徒保祿(St. Paul)在羅馬書中有批判同性性行為的陳述。我想和老師分享的是,在剛生大一的這個暑假,因為我有很多空閒時間,所以翻譯了一篇美國同性戀團體"尊嚴會"的一份文件,與同性戀基督徒在教會裡的權益、地位有關,我把它放在我的部落格,如果老師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這裡來下載。
對了,我也是哲學系的學生,很高興能選到老師的課。
http://guanghen.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_10.html
My dear student:
歡迎這學期一起與我研究性別議題
參訪你的Blog與譯文
發現你真是才華洋溢的新生代
關於基督宗教對於同性戀者許多不當的言論
我會陸續在課堂中與大家討論
屆時期待你精闢的見解讓大家耳目一新
人沒有冷漠的自由~Lishan.2007.
邀請拜訪 Madam Lin Blog:
http://madamlinblog.blogspot.com/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