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尋見誠園的Blue Fairy-專訪行管系林教授麗珊

《警大月刊》編輯小組 整理

怎樣的滄桑溶入心田?
怎樣的淒茫落入眼簾?
化作幾許嘆息,
生成幾多哀戀。
愛呵!你的輕步而來,漾起了藍色多腦般的同心漣漪;
愛啊!你的悄聲而去,捻碎了珠穆朗瑪般的純潔冰心。
多少詩歌詠讚,多少傳說泣鳴,而今,彷若小木偶般尋尋覓覓-
我們終於尋見了一位Blue Fairy,正是我們誠園中
美麗優雅的哲學教授―林麗珊老師。

邀您一起共進麗珊老師美麗繽紛的饗宴

在與林老師專訪的過程中,我們領略到許多寶貴的知識和豐富人生閱歷,其中對於男女心理及行為模式的研究,教授更是學有專精。在訪談中,老師提到許多時下男女認識交往時應抱持的原則與注意的細節,以及警大人在面對學習的一些現象和應有的態度;為服務更多有緣人,林老師也開設了自己的Blog:http://madamlinblog.blogspot.com/,歡迎大家一探究竟。這一次編輯小組也借用月刊的一角,邀您一同走進老師的彩漾世界吧!

「付出一點時間,留幾滴眼淚,受一點傷,
是想要有刻骨銘心的愛情必須經過的。」


醉人的餐前酒 -「兩性之間」

有人分析說男人的大腦和女人的大腦都充滿了英文字母S,差別在於男人滿腦子「Sex」,女人則是「Shopping」。 林老師以羅玲妃女士翻譯的《為什麼男人不聽,女人不看地圖?》(平安文化,2000)書中的論點來解說:「經由數千年來的演化,男女大腦結構已經產生重大差異。「男生擅長數理推演,女生專精語言記憶,為什麼?因為數千年來,男人扮演的角色是『獵人』,獵人需要什麼條件?……男人演化出專司空間推理(判斷獵物在何方位)的大腦。男人聚在一起時不講話是因為出聲可能會嚇跑獵物。男人一心想狩獵回家,所以不會東逛西晃,反之女人『她們在住處(洞穴中)養育兒女,因此她們有很多機會和他人接觸、聊天;而為了維持一個家族或整個區域的和平,女人也比較懂得如何協調、溝通……。女性會利用空檔採集洞穴附近的水果或野菜等富含纖維質、維他命等菜類……。』所以,女人喜歡逛街採集,其來有自。」

「我們不否認男女之間的差異,但這究係先天演化的事實,還是後天教育強調的結果,尚待進一步求證。根據研究大腦功能的專家指出,左半腦通常主控語文、分析推理和數學能力,右半腦則專司空間性、綜合性和情感知覺歷程,如有類似這樣分工明確的現象,稱為「腦側化」(hemispheric specialization)。研究指出,習慣使用右手的人,腦側化情形比較明顯,而慣用左手的人和大腦受過傷的兒童,左右兩邊會同時發展、支援另一邊大腦的功能,所以腦側化現象就不明顯。這種左半腦、右半腦的功能區分,研究有限,但早已有人很武斷的將左半腦歸類為「男人」的腦,因為男人富於邏輯分析思考和數學能力,而把右半腦說成是屬於「女人」的腦,因為女人比較敏感、直覺、感情豐富。」

總之,父母親的教養方式才是強化性別意識的重要關鍵。所以林老師總結的說:「父母對男孩子的教育是『期望型』的,對女孩子是『保護型』的,這種不同的教養方式,造成兩性在許多方面的差異逐漸擴大,才會有下列普遍的現象:
1. 女性的語言表達較好,男性的數理能力較高。
2. 女性容易依賴妥協,男性喜歡支配競爭。
3. 女性自我意識薄弱,男性自我意識強烈。

感性的男人善解人意深得女人心,理性的女人可以是丈夫的好幫手,和諧的兩性關係應該往中間靠攏,而不是走向兩個極端,何況許多研究都指出,「中性」性格才是目前最能適應社會狀況的特質。所以,陽剛陰柔,或「男人理性,女人感性」的區分,早已不合時宜。」

對於我們這些情竇初開的學子們,老師鼓勵我們趁年輕的時候勇敢的去體會愛情-愛情的美,愛情的傷。她也借亞里斯多德的話:「人生的目的在追求幸福,幸福指的pleasure、honor、contemplation」和我們共勉。愛情雖然有酸有苦,但是我們往往能在經歷一段愛情之後,體驗很多事理和歷程,也和這些經驗一起成熟,或許這就是愛的「致命吸引力」吧!

濃醇的咖啡香-「談戀愛會上癮」嗎?

對於這個問題,林老師巧妙地引用詩人普希金說的話為大家解答:「天上有多少星光,城裡有多少姑娘,但人間只有一個你,天上只有一個月亮」。老師接著分析說:「朝思暮想的就只有一個他(她),這種感覺常是甜美的、叫人目眩神馳的。在一些探討愛情之所以令人陶醉的報告中指出,我們的大腦內有一種名為『苯氨基丙酸』(Phenylethylamine,簡稱PEA)的化學分子,當大腦接受到愛情的訊息時,會在腦中引發興奮、狂喜、幸福、愉悅的化學作用。」

「PEA有如天然的安非他命,它讓人產生一種心神蕩漾的感覺,所以,戀愛的確會使人迷亂、使人『上癮』、使人幾乎失去了理智,這種化學作用的神奇魔力,常是理智所無法完全控制的。所以談戀愛會上癮,這是肯定的。」

「正因為愛情所帶來的神馳意動,能讓人感受到難以言喻的滿足、幸福,經由愛情所導致的創傷煎熬,也很公平的給予了同等的痛苦傷心。但是有人會認為這種PEA的作用只是一種激情,肉體的感受多於精神的層面,因此隨著接觸的頻繁,時日一久,感官知覺的強度會越來越減弱。常言道『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正是意味著,當彼此在感官上的刺激強度已經逐漸麻痺後,沒有精神上的相愛,兩人是很難再繼續相處的;即使彼此精神上仍能相愛,這個時候,如果愛情中PEA的化學作用真有如安非他命的效力,那麼是否會讓人渴望有另一段戀情的刺激,以便再嘗試那種如癡如醉的感覺?」

「由此推論,移情別戀或外遇的現象是可以理解的,幻想再有一段甜蜜的戀情也是可以原諒的,人常常是想要出軌卻也害怕出軌,尤其過了中年,抱怨穩定婚姻的枯燥乏味,卻又不敢放手一搏來段轟轟烈烈但可能玉石俱焚的新戀情,只好在異性朋友、同事間打情罵俏一番,多少體會一點PEA的作用,以彌補婚姻中守貞的承諾。當然,重視精神層面從一而終的堅貞情愛,並非就不正常,這裡所要強調的只是生理對心理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夫妻若能瞭解人性在身心情慾上的弱點,相信更能擁有相知相惜的穩定情感。有段話說的好『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沒有婚姻的愛情令人感傷』,婚姻要維持在談戀愛時的激昂狀態,恐怕只是一種烏托邦。」

老師進一步的說:「愛情是產生於男女之間一種以相互吸引為基礎,而在心、身上逐漸形成強烈『依附性』的狀態。在精神上,我們渴求與對方互相依戀的親密感覺,相愛的雙方,彼此分享內心真實的情感、思想,它會逐漸形成只屬於兩人的隱密領域,所以具有一種『獨佔性』、『排他性』,一旦遭遇第三者的闖入,就如同隱私被偷窺般,有被侵犯、被剝奪的沮喪;在身體方面,由於傳宗接代的生物本能,男女相處自然有接觸異性身體的原始慾望,這是身體藉由親密的接觸而獲得彼此緊緊相連、相互附屬的感覺,它在愛情發生時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有著精神之愛的肉體歡愉,性接觸才顯得神聖;有了肉體歡愉的愛戀之情,更能獲得靈性的滿足。這個時候,彼此的依附性更為增強,雙方都會強烈的感受到對方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失去對方的恐怖焦慮。談過戀愛的人,大概都不會否認,試圖為愛情下定義或找幾個通則來解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說,愛情就是『失控』,就是『致命的吸引力』,明知會受傷害仍步步捱近;也有人認為當你發現『沒有他(她)就活不下去時』,你就已經找到了愛情。要為愛情下個定義實在很難,但當它來臨時,你不會一無所知,而且熱戀過後,你還會期待另一段新戀情的開始,這種『上癮』現象就看個人的修為功夫嘍!」

我們這一群年輕的世代對於情感的處理因缺乏實際的經驗與長輩的指導,往往在處理的心態與方式上顯得不夠成熟。因此,老師的這一番話尤其值得我們深思與借鏡。

豐盛的主菜 -「警大學生,你應該文武全才!」

林老師雖不是系出本校,但是對於本校學生卻有一種特殊的愛與關懷。老師一直認為我們警大學生的整體素質都相當優秀,因此老師基於一種深切的期許,很誠心的在警大月刊發表一篇專文「警大學生,你應該文武全才!」,期勉學生入校後就應該「定義自我的未來,積極尋找自我卓越化的各種可能途徑;而由於將來警察職業的特殊性質。『內外兼修文武全才』的目標,應該理所當然的成為每一個警大學生的理想」。可見她對於同學們用心之殷切。

可是老師近年來卻憂心一個現象:同學們在入學之後不斷蠶食揮霍高中以前良好的基礎,大一猶豫摸索,大二比較氣定神閒,大三學會察言觀色,大四眼前只有特考!有些人可能將個人現象歸責於學校進修時間過於零碎或被壓縮,但這不是一個能讓人接受的理由,老師說:「真正的一根針終究會刺穿包藏它的口袋,冒出頭來」。尤有甚者,部分同學在大二的時候就已經整天擔心特考的問題了,這在老師看來無疑是最令人惋惜的。大學四年有許多美好的學習,大家都知道大學必修的四學分「學問、愛情、社團、打工」,要有多元的學習才能建立多面向的視野。

林老師期許大家除了課業以外,還需建立自己的專業技能,培養文、史、哲的涵養,未來是菁英的天下,而所謂的菁英,除了其本身的專業技能之外,更必須具備跨域整合的能力。此外,也要學習溫暖與柔情,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即使一路康莊大道,如果沒有路邊的綠蔭盎然、花草繽紛,那人生也太過貧乏無趣了!「如果沒有哲學,人生將多麼蒼白?」身為未來的執法人員,哲學對於同學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和功用。「學問中的名牌就是哲學!而且十分便宜。」在提升處事的能力以及思考模式的革新上,哲學,無疑提供了一個最佳的昇華途徑。

如果同學對於哲學有興趣,林老師鄭重推薦入門寶典 ― 《蘇菲的世界》,其內容是藉由主角穿梭在各個趣味故事間,引述哲學家的論述,最後的結局更是令人拍案叫絕。如果還想更進一步了解哲學內涵,《西洋哲學故事》、《哲學的慰藉》等書籍都是不錯的選擇。

可口的餐後水果 -「每月一書」及「電影與文學」

因為林老師愛護學生、關心警察教育的一個起心動念,開啟了警大月刊文學專欄「每月一書」、「電影與文學」的濫觴。警大月刊自從這兩項專欄刊載後獲得了校內外師生、校友的廣大迴響。我們也好奇詢問老師當初怎會有這樣的一個念頭?她笑著說,因為許多同學在聽完演講之後,都會詢問該閱讀哪些書籍才能充實自我內涵?然坊間書籍何其多?何況「開卷未必皆有益」,經由該領域的專家精挑細選的書單入門無疑是最便捷的途徑。林老師藉由與大家分享好書的這股單純想法,不但開啟了警大月刊「心」的視野,同時也提供讀者們探究知識的窗口。

最後林老師很希望能以一己之小小心力,提供大家一些服務,如果大家於生活、感情或是理哲學方面有所疑惑,歡迎將問題寄到老師的e-mail信箱:lishan@mail.cp.edu.tw 或是留言老師的 Blog:http://madamlinblog.blogspot.com/
〜老師很期待大家的來信,也很願意分享大家生活上的點點滴滴!

〈尋見誠園的Blue Fairy-專訪行管系林教授麗珊《警大月刊》(119期2007.0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