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8日 星期二

文學與電影——香水

Madam Lin

*文學:徐四金(Patrick Süskind)著,《香水》(Das Parfum: Die Geschichte Eines Morders),洪翠娥譯,台北,皇冠叢書,2006。

*電影:Tom Tykwer 導演,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Dustin Hoffman, Alan Rickman, Rachel Hurd-Wood主演,Dream Works SKG出品,20th Century Fox發行,2006,148分,您的瀏覽器可能無法支援顯示此圖片。。

lishan01

¤å 001 ­»¤ô.doc

《香水》這部電影在台灣上映時,讀高中的姪女買了原著回家讀,她的心得是:「書不好看,光寫個味道就寫那麼長,看了很煩」,我向她借回家看,卻深深為他的「冗長敘述」所著迷。

莎氏比亞的作品有段話雖用來形容紫羅蘭花,但十分傳神的表達出嗅覺記憶裡的喧鬧繽紛:「甜蜜的竊賊,若不是有我愛的呼吸,你又能從哪裡偷來這份甜蜜?」嗅覺是情慾的催化劑,1907年英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齡(Rudyard Kipling, 1865-1936)說的好:「氣味比起景物和聲音來,更能使你的心神斷裂」。久不相見,我們對一個人的長相可能記憶模糊,但當微風吹拂,從鼻翼掠過的一抹清香或一股特殊氣味,卻能喚起我們心靈深處蟄伏許久的感動。

《香水》的主角葛奴乙為了收集氣味而連續殺害25位眉目如畫的少女,故事說來雖然誇張,但文中所描述的那股激情是絕對有的。例如,葛奴乙殺了第一位紅髮女郎時,「他把自己的臉緊貼在她的皮膚上,張開鼻翼使勁地聞,從腹部開始,接著是胸部,然後是頸部,最後到達她的臉,再穿過頭髮,又回到腹部,接著向下聞到她的陰部,然後是一雙雪白的大腿和小腿。他把她從頭到腳仔細聞了個遍,他收集她下巴的香氣,她肚臍的香氣,就連肘彎裡的皺摺縫都不放過。」(pp.059~060)。對於所喜愛的氣味,我們不也是深吸一口氣,貪婪的儲藏進我們的心肺之中?猶記得就讀小學一年級首次拿到老師發下的書本時,那新書散發的紙漿味夾雜著「我上學了」的一股歡欣鼓舞的心情,所以直到現在,每次拿到新書時,都會習慣性的連續翻動書頁,好讓散發的新書味勾起童年愉悅的記憶。科學家研究發現,利用母親的氣味能有效安撫嬰兒的情緒,月經失調的女性長期嗅聞男性穿過的內衣,能改善狀況,甚至聞聞異性的氣味就可以降低男女焦慮的情緒。想想嬰兒的奶香,多讓人有大啖幾口的衝動!歌手辛曉琪頗流行的歌曲〈味道〉,這樣唱著「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我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煙草味道,記憶中曾被愛的味道」,正是味道在記憶中的五味雜陳。

不過《香水》這本書有它更深刻的意涵:沒有氣味的人,猶如生命一場空白,是沒有靈魂的人,即使以25位妙齡女郎渾然天成的氣味所釀造的香水精華灑在身上,也只能換來天使降臨般短暫的幻影,醒來後依然面目可憎。葛奴乙是被她未婚生子的媽媽,在一大群蒼蠅聚集的殺魚枱下面,隨手用殺魚刀割斷臍帶,準備和一大堆清出來的魚肚腸、魚頭一起丟棄的孩子,媽媽後來因為殺嬰罪被斬首示眾。一個從小就沒有愛的人,「他真正渴望的是『某些人』的體味:那些稀有珍貴的人類,也就是能夠激起愛情的人類身上特有的體味,這些人才是他要的犧牲者」(p.208),所以當他殺人之後「那位少女的形象,她的臉蛋,她的身體,他早就不復記憶,然而他已經保存了她最美好的部分,而且完全據為己有,那就是她的香氣原則」(p.061),這是他殺人的理由,「其實他愛上的並不是一個具體存在的人,不是城牆後面房子裡的那位少女,他真正愛上的只是那少女身上的香氣,不是別的,而且只因為他將來可以擁有這份香氣,所以才會愛上它」(p.210),可是等到他真正擁有時,他仍是一無所有,所以,最後他自己走向一群小偷、殺人犯、幫派份子、妓女…等社會敗類聚集的墳場墓園,將整瓶香水到在身上,「不到一會兒功夫,天使已經被大卸三十塊了,這夥人每個都抓住一塊,趕緊退到一旁,貪婪地啃食著。過了半小時之後,尚—巴蒂斯特‧葛奴乙就徹底從地面上消失了,連一根毛髮都不留下」(p.276)。

電影和原著小說的差別是,小說透過鉅細靡遺的描寫喚起讀者對氣味的共鳴,但是電影卻只能以「視覺」表現「嗅覺」;文學在字裡行間中猶有餘地任由讀者創造想像,電影卻一方面要忠於原著,另一方面又要比讀者更有創意,將文字闊延出去的意義盡可能攮括,才會叫人信服。例如,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裡的小龍女,女明星爭相飾演這個角色,但能把小龍女那種不食人間煙火、脫塵絕俗的清麗模樣演出來的,能有幾人?還是留待讀者自由想像,比較不會失望。《香水》這部電影上映時,我還懷疑它如何能把書中的「味道」演出來?看完這部電影,不得不佩服導演的功力真是一流。

<警大月刊「文學與電影」專欄> 2007.04 No.118

13 則留言:

owen 提到...

我跟女朋友一起看這部片時,最後他只問我:有這麼香嗎?可以讓罪人變成天使?那他所殺的人命難道就不用處罰嗎,當警察的我也是這麼認為,或許執法教育下,讓我看完電影的第一的想法都是惡要有惡報,不能茍同導演神化殺人犯的手法,如果香水的故事搬上真實世界,葛奴乙或許會因為精神喪失判以治療處份吧

匿名 提到...

"一個從小就沒有愛的人,「他真正渴望的是『某些人』的體味"。
,"沒有氣味的人,猶如生命一場空白,是沒有靈魂的人"。

不禁落淚想起友人的孩子,從小亦被母親拋棄,父親忙於公事、、、、這孩子心裡是何等寂寞、空虛呀!

匿名 提到...

前些日子聽老師說要寫有關香水的電影欣賞哲學文章

我想起塵封已久的外接硬碟內很像有這麼一部電影

只是一直都沒看 所以就找個假日的早上 一個人隊部留守的時候看完了

我沒有看過原著 所以可能感受無從比較

不過我覺得導演的功力真的很棒 能讓我們試著去揣摩那個味道

當主角一打開瓶蓋 我就會開始想像那個味道

到底是什麼味道足以讓天下大亂 足以讓世人崇拜…..

在那個無憂無慮的早晨 盡情的幻想

雖然很誇張 但是小說就是這樣才有趣~

Madam Lin 提到...

我很喜歡卡夫卡、傅柯、阿富汗少女...的眼神
因為那雙眼眸的背後藏著許多東西

做個耐人尋「味」的人吧
男人味、女人味、書卷味、藝術味、哲學味...
聞聞自己,不曉得是什麼味??

匿名 提到...

麗珊姐姐好

喜歡香水的封面 迷戀魑魅
意外香水的結局 灰揮淹滅
驚見香水的開場 貧賤悲活
感悟香水的氛圍 攀天覆地
感傷香水的天使 天賦罪犯

璀璨香水的味道就令我想念
柏楊先生和香華女士
許多年前在一場文學的頒獎典禮
主辦單位送給與會的來賓一瓶璀璨香水
當我正深深迷戀香味時
柏楊伉儷正在我面前
柏楊先生對我說:這麼年輕就受邀請 不容易
要加油ㄛ 要繼續寫作
而香華女士也邀請我到她的廣播節目裡
談談我的詩
(當時覺得自己尚青澀不成氣候故未去)
就這樣簡短的對話
在日後只要談起香水
我就懷想起那一幕與大師的相遇
也一直默默的為柏楊先生祈福
當然我一直在東寫西讀

找一種良善的味道 喚省罪犯的悟
找一種喜悅的味道 煥醒憂鬱的情
找一種正義的味道 換睲失序的氣
找一種朋友的味道 歡欣在部落格
找一種伴侶的味道 設定在永遠裡
找一種千山萬水的味道 ......


麗玲飛香960510

匿名 提到...

麗珊 及諸師友大家好

1.謝謝麗珊的〈香水〉一文。
2.說及
對於所喜愛的氣味,我們不也是深吸一口氣,貪婪的儲藏進我們的心肺之中?猶記得就讀小學一年級首次拿到老師發下的書本時,那新書散發的紙漿味夾雜著「我上學了」的一股歡欣鼓舞的心情,所以直到現在,每次拿到新書時,都會習慣性的連續翻動書頁,好讓散發的新書味勾起童年愉悅的記憶。
讓人有共感。
3.說及
《香水》的主角葛奴乙為了收集氣味而連續殺害25位眉目如畫的少女,故事說來雖然誇張,但文中所描述的那股激情是絕對有的。
讓人有憂心。
這生趣層,是否該予節制,或提昇?

4.以上匆匆, 疏誤難免, 懇請不吝補充賜正焉。
謹此
祝安
中興 敬上

Unknown 提到...

Hello 老師: 最近我也剛看的香水的dvd,
雖然電影有改寫小說中的部份細節,不過整體來說是貼近小說了!

飾演葛奴乙的英國演員將此角色詮釋的貼切..
偽裝出彆腳及如同最低下的寄生蟲般的表象,卻暗自計畫著如魔鬼般的任務.

有些朋友覺得葛奴以恐怖又污穢!但自己卻被這個角色吸引,對於這種特殊的天才,讓我有一種雞皮疙瘩的奇異感動與憐憫,對於他自身沒有味道這件事,令他感到恐懼..所以還要製造出"臭味",來顯示自己的存在.

少女獨有的體香,近乎於愛的感受,令葛奴乙想佔有這些氣味,到了最後,眾人愛上了他的偽裝(少女的氣味)..卻不自知,這部小說能夠探討許多.
~~~宴菱~~~

匿名 提到...

這是一段尋香之旅亦或尋愛之旅
他製造香氛以激起人們對他的愛慕
然而他身上卻從來不帶有任何氣味
正如同他的生命從來不值得被慎重凝視

他之所以殺害那些女子
因為她們身上有著足以製造愛情香水的味道

他具有世界上最靈敏的嗅覺--
這是最絕妙的恩賜
卻沒有任何體味--
而不帶有任何一點人性出生

這是一個悲劇的命運
誰不喜歡他,就得死亡

這是一段尋香抑或尋愛的命運
也是一段悲劇的命運
千方百計所尋尋覓覓
總是命運裡所缺少的

匿名 提到...

無論每個人自己獨特的是什麼味
怎麼樣都是要有人情味/:p
這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味道呀!
 
 
-幼幼*

Unknown 提到...

<香水>觀後感

好浪漫主義的一部電影,
原始、天使、死亡、赤裸,
都是象徵美的極致元素。

擁有天生過人的嗅覺,
到致力保存他曾嗅聞過中最美的味道,
甚至是不惜犯下駭人聽聞的殺人罪,
這些似乎就是作者所能安排最能呈現極致美的所有佈景。

天使是象徵最純潔的意像,
香水是所有最原始且毫未玷汙的精煉,
於是一位平凡的年輕人,
在被賦予全巴黎最靈敏的鼻子後,
以一種使命般的信念,
超脫一切俗世眼光,
到最後,
卻也讓俗世向他低了頭。

年輕人的命運到了盡頭,
選擇了與象徵原始、純潔的香水一同逝去,
最後的一幕,
就像嬰孩回到了母親的子宮,
一切回歸於零,
這是一種圓滿。

匿名 提到...

對於葛奴乙最後的結局覺得相當意外,反覆的想像那種「味」道,昰什麼感覺?

Unknown 提到...

好沉重的夜晚~~台灣有人自焚是因著長昌落選!所幸去租幾捲DVD回家解悶!

其中就是"香水"這部,除了佩服導演領人想像"氣味",其實更強烈引人省思"愛"與"被愛"也是需要培育的!

原以為看完後能紓解些心情,結果被那沒人疼愛的孩子~葛奴乙,倍覺傷感!

匿名 提到...

花的香氣.美麗,少女的青春.美貌,都能使人愉悅,可是,這些都無法留住,一直讓它存在.永遠擁有,所以,藉由製成香水的氣味,象徵好花常在,青春永駐。氣味與美一樣,你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卻無法留住它.抓住它.只有透過像用花製作香水一樣,試圖讓少女的美,也能油萃收集保存,美麗的花,在製作過程犧牲了,當然少女也是只有犧牲,才能讓時間停住,讓她的美停留。這應該才是原著真正要表達的吧。至於其他人物.情節只是一種描寫的手段罷了。而電影用影像傳達抽象的嗅覺.氣味所設計的血腥等等,只是表達的手法而已。